不理解黑客文化,就无法理解其分支密码朋克
-
不理解黑客文化,就无法理解其分支密码朋克
写《密码朋克与Home Lab 101》,发现中文世界相关知识科普存在严重不足,所以把第一篇重新拆成了两篇: 《密码朋克的前世今生:从黑客文化到私人数字货币》以及《从密码朋克到价值互联网:区块链、Web3与主权个人》。 想知道为啥个人主义总是能创造出改写文明的科技,回顾下密码朋克的历史就明白了。
不理解黑客文化,就无法理解其分支密码朋克,自然很难理解啥是去中心化,为什么人类在数字时代需要加密货币。 黑客文化在上世纪末迎来了一次大分流。有黑客成为了赚大钱的知识英雄,也有黑客坚守去中心化的伦理。 密码朋克属于黑客文化里坚持反乌托邦主义的这一支,精准预判了数字极权和大规模监控。
在上世纪末,针对未来的互联网会怎样这样一个问题,先知们大概形成了八九种不同观点。事后看,最准的有三种:技术乐观主义者成功暴富,塑造了大众在用的Web2。黑客道德主义者不忘初心,开源软件独步天下。反乌托邦主义者/密码朋克,用加密技术捍卫守护互联网,创造了私人数字货币,完成数字文明闭环。
简单讲,类似政治学领域至少也有八九种政治流派,黑客文化也是如此。有人盲目乐观,认为互联网会变成理想国,也有人更多地看到了互联网背后的风险和危机。 至少从现在情况看,和资本联盟的技术乐观主义者,不忘初心的开源软件推动者以及深邃老练的密码朋克这三大流派是成功的。乌托邦主义者则被打脸。
平庸之辈之所以平庸,就在于把无知当成光荣。拿无知对真知指手画脚。 比如,很多键盘侠现在电脑上正装着搜狗输入法、360杀毒、猎豹浏览器。每天和各种流氓广告弹窗相爱相杀。 他们说:电脑不都这样么?手机更不用提了,很多人认为只有手机里装着反诈软件才算光荣和安全。黑客好怕怕,没任何兴趣啦。
中文世界在黑客文化问题上的文化鸿沟:如果熟悉黑客文化的历史,不难发现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就起源于数字时代的先知们对数字文明所需要素的严肃探讨。这些讨论的地位类似于美国的费城制宪会议。 但大部分中文读者显然没兴趣了解。当他们读《神经漫游者》等科幻作品时,根本不知道背后就潜藏着这些讨论。
也正因此,如方可成所讲,中文世界没有黑客文化,只有红客文化。黑客文化的本质是为数字文明奠基的先知文化。而在中国相对应的概念则是红客文化。 红客们不认可黑客文化的理念,而是认为要利用互联网捍卫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他们开发了网络长城,把十四亿人挡在墙内,以攻击白宫、五角大楼网站为荣。
理解黑客文化,《黑客与画家》是本很好的书。特别推荐中文译者阮一峰老师写的序。 都2024年了,如果还认为,“黑客”就是入侵计算机的人 = “计算机犯罪”,这该有多么无知。 不客气的讲,从来不读书,不喜欢学习思考,信息源非常垃圾且被洗脑洗坏了的傻逼,才这样理解“黑客”。
什么是黑客?自由软件基金会创始人Richard Stallman的定义:黑客就是出于兴趣,解决某个难题,不管它有没有用。好玩、高智商、探索精神,同时满足这三个标准,才算黑客! Hacker和Cracker可不是一回事儿 !黑客是计算机时代的英雄,他们推动创新,确保了自由开放公正的互联网,捍卫着人类的数字生活。
类似地,基地读书会第一期的主题是斯多葛主义、极简主义与生活黑客。 生活黑客的意思不是黑掉生活,而是出于兴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工作黑客的意思也不是黑掉工作,而是更有技巧地工作。 比如用什么软件更隐私高效,如何用E-ink显示器提高电子书阅读效率,如何管理好精力。这是生活黑客的主题。
去中心化概念被引入数字文明,也源自黑客文化:1984年,Steven Levy出版了史上第一本介绍黑客的著作《Hackers: Heroes of the Computer Revolution》。 在书中,他总结出六条“黑客伦理”(hacker ethic)。其中第三条是:不信任权威,提倡去中心化。(Mistrust Authority–Promote Decentralization.)
个人主义–>黑客文化–>密码朋克–>比特币和区块链,是一条完整且清晰的线索。完整的推文整理,包括对严复、梁启超、胡适、德勒兹、Paul Graham的书的一个导读,可以到读书会站点上看。这中间有现代性文化也有后现代的因素。有右派思想也有左派实践。但都和田园小农思想区别很大。
歡迎留言回复交流。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