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ntralization? We're still early!
百科 > 文化基因

文化基因,又称模因觅母迷因等(英文:Meme),是一个文化信息的基本单位。它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这个概念由英国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其1976年出版的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出,旨在用类似于生物进化的理论来解释人类文化的演变。

核心概念

道金斯将“模因”(Meme)一词源于希腊语“mimeme”(意为模仿),并将其缩短以使其听起来与“基因”(Gene)相似。他认为,正如基因为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通过遗传在物种中代代相传,模因则是文化传承的基本单位,通过模仿在社会中传播和演化。

文化基因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包括:

  • 观念与信仰:如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科学理论、政治意识形态等。
  • 行为与习俗:如穿衣风格、饮食习惯(例如用筷子吃饭)、仪式、传统美德(如孝老爱亲)等。
  • 语言与表达:如谚语、口号、流行语、网络段子、笑话、表情包等。
  • 艺术与创作:如旋律、舞蹈动作、建筑风格、文学作品等。

传播与演化

文化基因的传播和演化遵循类似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规律,但其机制与生物基因有所不同。

  1. 复制与传播:文化基因通过模仿、学习、教育和交流等方式从一个大脑传递到另一个大脑。与基因只能进行垂直传递(由父母传给后代)不同,文化基因的传递可以是垂直的,也可以是水平的(在同代人之间),甚至是倾斜的。互联网的出现,尤其是Web 2.0时代,极大地加速了文化基因的传播速度和广度。
  2. 变异:在传播过程中,文化基因可能会发生改变,如同基因突变。这种变异可能是无意的误传,也可能是有意的创新或改造。例如,一个网络流行语在传播中可能会衍生出不同的版本。 
  3. 选择与竞争:不同的文化基因为了争夺人类有限的注意力而相互竞争。那些更容易被理解、记忆和传播的文化基因会更成功,得以广泛流传,而其他则可能逐渐消失。一个成功的文化基因通常具备三个基本属性:长寿性(存在时间长)、繁殖力(传播速度快)和复制性(传播保真度高)。

应用与争议

文化基因理论被应用于解释各种社会文化现象,从宗教的传播到网络流行语的兴起,甚至被用于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模因战)。

然而,这一理论也面临一些批评。有学者认为,文化基因的定义模糊不清,难以进行科学的量化和实证研究。此外,将文化演化简单类比于生物进化的做法,可能忽略了人类在文化创造和传播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尽管存在争议,文化基因作为一种分析文化传播与演化的理论视角,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模因与文化基因:加密生态的灵魂塑造
主权个人和强势文化的反面:破格获取是弱者的精神鸦片

🏡 基地知识库

* 仅限基地DAO内部成员/基地学员可见

知识库功能仅限已登录用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