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对待个人成长:人类的本质是通用人工智能
2023年Brave推文整理。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人类在本质上是一种通用人工智能。我们既可以自我编程,也可以被他人编程;既能够解决自身的问题,也能够为他人提供帮助。这种能力不仅使每个人成为独立的存在,也让我们能够通过协作形成社会性的力量。从政治到教育再到文化,这些社会结构的核心功能,就是为个体提供编程工具和“源代码”,并将分散的个人力量凝聚成更大的群体能力。
在这样一个框架下,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运行紧密相连。个体如何自我优化,如何在社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决定了个人的未来,也塑造了整个社会的进程。
一、自我编程:个体优化与能力边界的拓展
作为一个拥有通用智能的存在,人类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自我编程”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模式、行为逻辑和目标设定。年轻人尤其需要学会如何给自己编程,不断优化自身的“源代码”,而不是单纯被外界的规则或他人的期待所编程。
在自我编程的过程中,思考和写作是最重要的两项技能。写作,尤其是基于自然语言的表达,不仅是记录思想的工具,更是锻炼思维逻辑的手段。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利用人工智能这一时代的工具。通过“自然语言编程”,个体可以与AI互动,借助AI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
不难发现,无论是使用ChatGPT这样的工具,还是实现其他形式的价值,归根结底都取决于你的“源代码”。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想干什么?你的思维和语言所能触及的范围,决定了你能看到的世界边界。而优化这些能力,则是面对未来最重要的准备。
二、惧怕竞争的错误思潮与被误读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在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个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参与到社会竞争中。然而,这种努力常常被误读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尤其是在一些非学术语境中,许多人将“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与“优胜劣汰”混为一谈。
事实上,真正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一种极端的理论,主张种族斗争、优越民族论,甚至为种族灭绝提供理论支持,例如纳粹时期的反犹主义和大屠杀实践。这种理论的本质是反人性的,而不是强调个体努力的积极哲学。
将个体的奋斗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划等号,是对基础概念的误解,是个体在推卸自己对于个人成长的责任。主动承担责任、参与竞争、面对困境并找到解决方案,这些是构建现代社会的基本能力。它们是对现实的正视,而不是一种反人性或反社会的哲学。
三、教育的本质:家长、制度与个体成长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也是个体成长的起点。在全球范围内,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制度的设计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起点和未来的高度。然而,教育不仅仅是制度的问题,家庭的角色在其中同样至关重要。
孩子之间的差距,很多时候反映的是家长之间的差距。在早期教育阶段,家长的参与决定了孩子能否获得更好的机会。无论是在欧美、亚洲还是其他地区,成功的教育案例往往离不开家庭深度的介入。家长的责任,不只是提供资源,更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规划中。
如果家长能够科学地引导孩子,尊重个体差异并重视长期规划,那么无论身处怎样的教育体系,孩子都更有可能脱颖而出。教育的关键不在于一味追求顶尖资源,而是在于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轨道,并培养他们的自驱能力。
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为孩子拓宽知识面,更是帮助他们建立自我驱动力,让他们成为能够掌控自己人生的主权个人。在全球范围内,教育体系的设计正在逐渐从“选拔导向”转向“培养导向”。这意味着,教育不仅要筛选出优秀的人才,更要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潜力。
不鸡娃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尊重人性和教育规律的科学鸡娃。科学的教育方法,强调尊重人性和个体差异。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孩子成长在适合自己的轨道上,家长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教育的投资,远比金融或其他领域的投资更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下一代的高度。
四、平凡的代价:社会分工的不平等
许多人喜欢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安慰自己,但现实往往比这句话更复杂。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通常是多方面的优势叠加的结果:更好的家庭背景、更强的能力、更高的学历、更广的人脉资源以及更多的财富积累。这些优势让他们在社会竞争中占据了更高的起点。
而普通人则常常需要面对这些优势的压迫。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优秀的人在更高的舞台上施展才华,而普通人则可能在谋生的道路上挣扎。
面对这种现实,普通人需要学会自我激励,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每个人的成功定义不同,重要的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找到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道路。教育、职业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的积累,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五、学霸与做题家:能力与思维的差距
在讨论教育和竞争时,常常会提到“学霸”和“做题家”这两个概念。两者的区别并不仅仅在于成绩的高低,而是在于能力和思维的深度差异。
“做题家”往往依靠勤奋刻苦和牺牲其他人生可能性,通过高度重复性的任务取得成功。他们的能力圈通常较为狭窄,适应性也较低。而“学霸”则是万里挑一的存在,他们在知识、思维深度以及综合能力上都更为出色。学霸的人生通常更加丰富,也更具时代引领性。
教育的核心,不是培养“做题家”,而是帮助孩子成为真正的学霸。这需要教育者尊重孩子的天赋,注重能力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单一维度上的胜出。
六、出名要趁早:自己的人生必须主动规划
这里以学术界的情况为例来展开讨论。高等教育,特别是博士阶段,常常被视为人生的重要里程碑,但它的现实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美好。许多博士在完成学位后发现,人生的选择并没有因此增多,反而变得更加狭窄。学术的道路固然可以带来深度研究的乐趣,但它也可能成为一种束缚。
焦虑是许多博士生的常态。如何在研究中找到乐趣,同时跳出研究寻找其他可能性,是每个学术工作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我个人的经验是,当一个人不再被焦虑驱使时,反而能更清晰地预见毕业的时间。
从学术界的视角来看,“出名要趁早”是一条不容忽视的铁律。学术界少有大器晚成,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学术市场。如果一个人在三十多岁时还没有完成学位或建立起学术影响力,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甚至考虑其他道路。学术并非人生的唯一可能性,跳出焦虑和惯性,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七、年轻人为何不愿生育
随着全球化和社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推迟甚至放弃生育。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压力、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许多人自己都在努力追赶社会发展的步伐,更无力去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
然而,现实是,成年人的世界从来不是逃避就能解决问题的。如果你不主动解决问题,问题终将反过来解决你。勇敢面对现实,迎难而上,是每个成年人必须具备的能力。这不仅是对个体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逻辑。
总之,无论是教育、竞争,还是生育选择,背后都反映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复杂互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个人都需要在自身优化与社会规则之间找到平衡。通过自我编程、科学教育和理性选择,个体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而当更多的人意识到个体的责任,社会的未来也将变得更加开放和美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