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主的权利和意志,追求着各自的目标和幸福。然而,作为“主权个人”,我们并非生活在真空中,而是时刻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限制。理解这些挑战,并找到应对之道,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这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深入理解世界的本质,人性的弱点,以及竞争的残酷。
一、 约束的基石:稀缺与不确定性的双重奏
(一)稀缺:永恒的困境
稀缺,是这个世界最根本、也最残酷的现实。正如经济学家阿尔钦所言,稀缺意味着我们的欲望和需求总是超过可获得的资源。(Alchian,1970s) 简单来说,就是“有用又不够”!这种稀缺性无处不在,它不仅仅体现在物质资源的有限上,更体现在时间、能力、乃至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
物质资源永远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这是显而易见的。土地、矿产、能源,乃至清洁的空气和水,都是有限的,永远在“不够用”的状态。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也是最残酷的。生命有限,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去体验这个世界,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谁也无法逃脱时间的“约束”。这种时间的稀缺性,迫使我们做出选择,放弃一些东西,才能专注于更重要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奈。
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都有“短板”。我们需要依赖他人,与他人合作,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1+1>2”的效果。
即使在分配问题上,由于价值观和利益诉求的差异,公平也难以达成,争议永存,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稀缺”——公平的稀缺。
(二)不确定性:命运的迷雾
如果世界仅仅是稀缺但确定的,那么生活或许会简单许多,就像每个人都按部就班地走在一条预设好的轨道上。然而,大自然的另一个法则是不确定性,它为世界增添了无限的可能,也带来了无尽的挑战,让人生变得跌宕起伏。
过去是确定的,它塑造了我们,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未来。但是,未来毕竟是未知的。它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充满了惊喜,也可能暗藏苦涩。
这种不确定性,为那些不甘于现状的人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也使得社会阶层的流动成为可能。人类在不断的试错中进化,适者生存,生生不息,这本身就是不确定性带来的结果。
二、 主权个人的觉醒: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一)拥抱不确定性:失败的常态与试错的价值
不确定性与我们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所谓的“运气”。运气在特定情况下的影响,是社会科学和儒家思想共同关注的话题。儒家强调“见机行事”,而“时机”往往与运气密不可分,这并非迷信,而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敬畏。
不确定性常常源于他人,源于人性的主观性。经济学实验表明,即使是专业的审批人员,也会因为先前的判断而影响后续的决策,出现“赌徒谬论”式的心理。连续审核过三份优秀申请之后,第四份申请的通过率比正常情况下降低了8%!
这并非个例,在金融市场、体育比赛、考试等场景中,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它揭示了人类主观判断的局限性,也解释了“好运”和“坏运”的成因——很多时候,所谓的“运气”,不过是人性的弱点在作祟。
更深层次的不确定性,来自于无数个独立个体的行动的迭加。蝴蝶效应真实存在,世界上的联系普遍而微妙。一个微小的变化,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这让预测未来变得更加困难。
理解了不确定性,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失败的常态性。失败并不可怕,甚至可以说,失败才是人生的常态。它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是“升级打怪”的必要环节。只有接受失败,热爱试错,甚至“喜欢丢脸”,才能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正确的方向,不断提升自己。
(二)突破局限: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专注于目标
尽管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但其中也蕴含着确定的因素。这些确定的因素,是我们突破局限的基石。而要找到这些“确定性”,我们需要不断地自我反思和提升, 并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事实上,打破约束条件的束缚,本身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乐趣之一。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个人的局限性。人们往往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这是一种认知偏差,是一种“信息茧房”。要突破这种局限,我们需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自己”是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见天地”是认识世界的运行规律,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拥有宏观的视野,不被眼前的迷雾所迷惑;“见众生”是认识人性的复杂,理解他人的行为动机,培养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
其次,家庭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是“刻在骨子里”的。要获得真正的自由,我们必须意识到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并积极追求更好的生活。这并不是要否定家庭的价值,而是要摆脱家庭的束缚,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原生家庭的“模具”所限制。
最后,环境的限制也是客观存在的。人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像鱼儿离不开水。因此,我们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避免糟糕环境的负面影响。这包括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行业、朋友圈等等,主动构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让自己“如鱼得水”。
三、 行动的逻辑:约束下的意愿实现
稀缺无处不在,这意味着人的行为始终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进行。理解了约束条件,才能理解人的行为背后的逻辑,才能更好地“趋利避害”。
因果法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行为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结果。与其抱怨命运的不公,不如反思自己的行为,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智者能够从细微之处预见未来的结果,这并非玄学,而是对因果关系的深刻理解,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敏锐洞察,根本不用“算命”!
真正的努力一定会带来实质性的收获,而虚假的努力和逃避则不会有真实的收获。这并不是说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而是说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但个人的努力是基础,是内因。没有持续的、正确的努力,再好的机遇也难以把握,最终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四、 事与愿违:效果往往和预期不一样
阿尔钦曾指出,成功只能以效果来衡量,而不是以意图或热情 (Alchian)。“我知道你是可造之材,但你要知道,成功只能是以效果——而不是以意图或热情——来衡量的。” 这句话虽然残酷,但却道出了真相。
努斯鲍姆也认为,人类的繁荣往往受到运气的影响,这是古希腊哲学的一个核心主题 (Nussbaum)。薄伽丘更是感慨,命运常常让品德高尚的人从事卑贱的行业,而造化也常常在丑陋的相貌下面隐藏非凡的才能。
这些观点都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我们的预期往往与实际效果存在偏差。这并不是要我们自怨自艾,而是要我们在接受现实的前提下,努力去改变现实,去“翻转现实”。
我们要珍惜每一次机会,因为机会的总量是有限的。认识到预期与现实的偏差,可以让我们更加务实,更加注重行动的实际效果,而不是沉溺于美好的愿景,最终“眼高手低”。
五、 选择与代价(成本)
任何成功都需要付出代价。结果至关重要,一旦失败,就可能失去一切。我们想要得到的越多,就需要承担越大的风险,付出越大的代价。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也是生活的常识。世界上的赢家往往是那些敢于冒险的人,但冒险并不等于盲目,而是要“心中有数”。
那些看似轻松成功的“富二代”,他们的安逸生活,是他们的祖先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这个世界不欠任何人任何东西,所有的收获都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理解这一点,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现有的资源,更加谨慎地做出选择,更加理性地评估风险,避免“寅吃卯粮”。
六、 竞争、游戏规则、比较与歧视
稀缺和不确定性使得竞争成为一种常态。每个人都想获得更多,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弗里德曼说得好,全部经济学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这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Friedman)。
因为资源稀缺,我们必须做出选择,而选择的关键不在于你想要什么,而在于你愿意放弃什么,要懂得“取舍”。正因为资源稀缺,我们必须参与竞争,你必须选择你的赛道。不参与竞争,就会被社会淘汰,这是“丛林法则”。
竞争无处不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竞争不是以这种方式存在,就是以那种方式存在。不同的环境中,竞争的规则也不同。“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懂江湖规矩是大忌。” 你可能要竞争分数,钱的多少,长相,权力大小,甚至关系网,这些都是“游戏规则”的一部分。
了解每个环境的竞争规则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的规则会带来不同的后果。“每到一个地方,每遇到一件事情,一定要搞清楚竞争规则是什么。” 每种准则都会有相应的后果。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竞争规则之下,结果也是不同的,所以要“因地制宜”。
竞争的存在也带来了比较和歧视。人们往往把周围的人视为竞争对手和嫉妒的对象,这是人性的弱点。比较可以带来动力,但也可能导致焦虑和不满。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专注于自身的成长,而不是盲目地与他人比较,陷入“内卷”的泥潭。
七、 有凭借才能取胜
各种成功都有其凭借。智者常借助外力行事。“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智者当借力而行。有所凭借的人才能取胜。
正如荀子所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篇》) 这段话深刻地阐述了“借力”的重要性。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凭借。适者生存,并不是强者生存。所谓适者生存,并不仅仅是强者生存,也可能是弱者生存。“一物降一物,拼的都是实力。” 成功者都在私底下偷笑,失败者占据新闻版面。这说明,实力才是硬道理,而不仅仅是“表面功夫”。
自己的禀赋(特长和优势)需要适应游戏规则:你再有水平能安邦定国,在朝鲜也当不了委员长。这说明,个人的能力要与环境相匹配,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经济学中的租赁价值概念揭示了凭借的重要性。无产阶级由于一无所有,只能依靠自己。而要依靠自己,也需要通过学习科学理论和积极的革命行动来做到。不是推翻资产阶级暴政,而是在思想上摆脱无产阶级的阶层封印,增加自己的凭借。这说明,即使是处于弱势地位,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命运。
寒窗苦读只是成功的一个因素。这种态度是好的,但是社会竞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长期系统性动员,寒窗苦读是成功的因素之一,但并非全部。金钱、智商、阅读能力、父母的教育乃至外貌,都是影响命运的变量,命运是多个变量互动的结果。
对于那些试图在社会金字塔上爬升的人来说,最需要的不是抱怨社会的不公平,而是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并把注意力放到最该关注的事情上去,要“抓住主要矛盾”。
七、 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稀缺和不确定性也催生了合作。人们需要合作来赢得竞争,比如,为了获得信息,需要合作。人们也有各种局限,比如,没有人是超人,因此我们需要他人的合作。
生活离不开合作,合作也是生活的常态。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是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模式。
八、课程小结:主权个人的生存之道
总之,稀缺、不确定性和竞争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为主权个人,我们需要深刻理解这些现象,学会在约束条件下行动,拥抱不确定性,接受失败的可能性,找到突破点,合理选择,合理付出代价,并学会合作,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这不仅是一场生存的博弈,更是一场智慧的较量。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才能在这场博弈中取得胜利。本节课所探讨的,不仅是个人生存的法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