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ntralization? We're still early!

加密货币领域的全球资本博弈与价值观冲突

blue jay, bird, animal

基于2024年12月3日基地DAO内部Matrix群聊讨论整理。

本轮加密市场的动向,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全球博弈与价值观的对立。本轮牛市各个项目的价格涨跌并不仅仅是技术发展或市场需求的结果,而是资本及大国价值观的深层较量,以及投机者心理、价值观冲突等多个面向相关。

一、美国势力的崛起与以太坊的当前处境

本轮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American Coin及其背后的结构。其创始团队是美国人,主要投资者是美国人,社区的核心力量也是美国人。这种高度美国化的背景,直接决定了其发展方向服务于“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目标。这对于近期不同项目的市场表现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一)如何理解XRP和ADA的市场表现

从筹码结构上看,ADA和XRP这两个项目与ETH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首先,两者的投资者中基本不存在中国散户,且均形成了强有力的美国支持者主导的社区,行情推动由美国散户主导。这使得两者拉升价格的成本相对较低,筹码结构更加健康。

特别是XRP,尽管严格上讲不能算技术上去中心化的项目,但由于其与民主党当政时期SEC的监管博弈,形成了凝聚力较强的社区共识。因而当监管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后,作为监管友好型项目,其市场表现也极为突出。

相比之下,以太坊本轮的筹码分歧较大。2023年,ETH的联合创始人和基金会持续出货,导致市场情绪疲软。而以太坊目前的筹码成本已经很高,这意味着其价格上涨的空间受到限制。需要耐心等待市场完成充分换手,才有可能迎来进一步的暴涨。

(二)市场表现背后的全球资本博弈

在一个日益保守化的世界中,美国资本不会轻易成为中国人的接盘侠。例如,以太坊(ETH)本轮涨势乏力的原因,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解读——它的创始人是俄罗斯人,投资者主力则是中国人,过去NFT的狂潮则割了不少美国韭菜,美国资本对以太坊的市场主导权,也至今尚未完成。

回顾加密货币行业的历史,在2018年以前,中国资本在加密货币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从2018年开始,币圈逐渐走向“去中国化”。即使如此,以太坊中的中国投资者比例仍然高达60%以上。筹码结构的转变,正在进行时。可以预见,只有当以太坊的筹码充分换手,迎来新一轮资本主导时,才可能重新大幅上涨。

(三)价值观冲突:比特币与以太坊的分野

比特币(BTC)和以太坊(ETH)的发展路径,实际上是全球价值观冲突的缩影。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理念与中国的集权化治理模式天然冲突,这也是中国早早退出比特币主导权争夺的原因。

反观以太坊,其主打智能合约与链上治理,这种技术乌托邦的模式,与某些理想化的“链上共产主义”有着天然的契合点。如果中国以政策性力量投入以太坊生态建设,或许今天的区块链世界会是另一番模样。

现实是,美国资本接管了比特币,中国资本主导了以太坊。随着中国禁掉加密行业,美国资本得以重新掌控这场游戏。比特币因此迎来了更高的市值,而以太坊则陷入了技术主义的泥潭。

二、不同项目背后的价值观冲突

在加密货币领域,技术、市场、投机心理与价值观的交织,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无论是以太坊的技术主义,还是Solana的直白投机,背后都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和认知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是技术路径的选择,更是价值观深层冲突的映射。

(一)技术乌托邦的困境:以太坊的迷失

以太坊(ETH)一直被视为加密技术的“灯塔”。它的智能合约、去中心化应用(DApps)以及“链上治理”的理念,为区块链技术的未来描绘了一幅美好的乌托邦蓝图。然而,ETH过于技术主义,基建发展了一大堆,却缺乏真正有价值的应用落地。换句话说,以太坊的技术哲学似乎陷入了一种乌托邦式的自我循环,基建越做越繁复,但却缺乏实实在在的成果来支撑它的市值和叙事。

这种“技术乌托邦”在学术领域可能被视为一种进步,但在市场层面却显得有些脱离实际。典型的拥护者如Balaji Srinivasan等人,推崇“网络国家”等理念,以太坊被宣传为“人类文明级别的创新”,但这些概念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过于遥远。对于普通韭菜而言,他们关心的只是如何利用这一切赚到钱。

这种技术主义的困境,也让以太坊在这一轮市场中略显黯淡。尽管其生态基建依然强大,但市场的焦点早已转移到更“接地气”的项目上。

(二)Solana:赤裸裸的投机逻辑

例如,与以太坊不同,Solana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其创始人甚至毫不掩饰地表示:“我们炒meme,就是为了和家人在沙滩上晒日光浴。”这种直白的投机逻辑反而迎合了市场的需求——毕竟,大多数投资者并不关心技术的复杂性和未来愿景,他们只关心价格的波动和投机的机会。

Solana的成功并不依赖于技术的完美。尽管经历了多次宕机(这在以太坊的社区看来可能是致命的缺陷),但其通过发meme币、炒概念等方式,依然吸引了大量资金入场。据传,光是通过meme币的炒作,Solana今年就卖出了大量的SOL代币。这种“不装”的态度,反而让它在这一轮市场中表现抢眼。

这也恰恰反映了一个事实:加密货币的市场,更多是投机的舞台,而非技术的竞技场。技术只是叙事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三)MEME的力量:DOGE、PEPE的密码

加密货币市场中,技术的创新固然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但真正决定项目能否长期存续的,往往不是技术,而是共识的强弱。这种共识既可以基于技术乌托邦的理想,也可以源自文化模因的信仰。

像Dogecoin(DOGE)和Pepe(PEPE)这类meme币,虽然看似荒诞不经,却在多轮牛熊市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相比许多高喊“技术革命”的公链项目,这类meme币的成功再次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共识的强弱,才是币圈长存的核心逻辑。

这些meme币虽然起源于玩笑,但却承载了一种特殊的共识:它们不需要复杂的技术,也不需要落地的应用,只需要一个足够强大的文化符号,就能凝聚信仰。这种信仰的基础,并不是技术的先进性,而是人们对文化符号的认同。这种认同感,使得meme币在市场中拥有了惊人的韧性。即便它们没有实际的应用场景,也能在牛熊轮回中屹立不倒。

可以说,meme币的成功,是资本市场中“非理性繁荣”的典型表现。它们的价值并不来自技术或应用,而是来自共识的强弱。但只要这种共识没有崩塌,它们就能继续存在下去,甚至超越了不少技术驱动的项目。

三、中美韭菜的投机心理差异

无论是中国韭菜还是美国韭菜,最终都难逃逐利的驱动。甚至可以说,去掉价值观的表层,全世界的韭菜都差不多。但即便如此,在加密市场的投机中,中美韭菜的表现又有着显著的差异。

美国韭菜往往对项目有更强的信仰,投机基于信仰。这种信仰可能是技术上的(例如对以太坊智能合约的信任),也可能是情感上的(例如NFT艺术品的收藏)。从上一轮NFT热潮中可以看出,很多美国投资者是真心相信这是一场“数字文化革命”。然而,正因如此,他们更容易成为被“割”的对象。

相比之下,中文世界的韭菜的投机心理更加务实,更关注短期的利益,体现出纯粹逐利的投机甚至赌徒式的投机。中国韭菜想的是我要进去跟着赚一把。对价值观和信仰并不感兴趣,他们更擅长研究市场的筹码、资金流向以及投机规律。

这种务实的心态让中国投机者在个人财富的快速积累上占据了一定的主导权,但也意味着更高的风险。与此同时,正因如此,中文社区主导的加密项目很难形成强有力的共识,这导致了国内加密项目缺乏长期发展的动力,最终往往如一盘散沙般崩塌。例如,DOT(波卡)就因为中国投资者的强势参与而遭遇巨大的价格回落。中国投资者的策略是“低买高抛”,而非长期持有。

四、权力更迭、价值观与投机的平衡点

总之,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了解资本博弈与价值观冲突的隐秘逻辑,才能在投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无论是技术主义的理想,长期投资的理念,还是纯粹投机的策略,最终都必须顺势而为,趋利避害。毕竟,这是一场没有永恒赢家的博弈,只有那些看清规则的人,才能在游戏中全身而退。

应当认识到,加密货币生态中,价值观与投机心理始终是并存的。技术乌托邦的叙事或许能够吸引一部分信仰者,但市场的核心驱动力依然是资本的逐利本质。中国投资者的务实和美国投资者的信仰,在不同项目中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最终却殊途同归。

即便如此,价值观仍具有重要意义,功夫在诗外。例如,即便本轮牛市形成了如此强的meme投机狂潮,但Cardano和Argoland等项目却并没有卷入这种投机文化。其实,不同性格的个体,也天然对不同项目的感受不一样。加密领域的项目表面上是技术和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价值观的较量。每个人最终都可以在这个行业,找到自己的位置。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