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太坊合并的短期与长期判断
2022年Brave推文整理。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与其关注以太坊合并的短期影响,不如仔细研究拜登总统的第14067号行政命令——《确保负责任的开发数字资产》。作为白宫对比特币迈出的第一步,如果后续政策跟进,可能对整个熊市的项目市值产生深远影响。从长期来看,对于以太坊合并的实际效果,我持观望态度,等待技术和市场的尘埃落定后再参与或评估。
一、关于叙事与预测:经验与教训
在阅读了几篇关于以太坊合并的文章后,我对其背后的叙事、监管风险、金融炒作预期及技术可靠性等问题有了更多理解。有趣的是,去年某位国外知名KOL曾预测Luna和Solana将翻转以太坊,然而他的十大预测最终全线“翻车”。反之,《纽约时报》则以其精准的洞察给出了多项“刀刀见血”的神预测。比如,《纽约时报》曾指出比特币已类似“大号科技股”,这一观点我基本认同。
最近,《纽约时报》又发布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合并”能拯救加密货币吗?》。文章对以太坊粉丝的盲目乐观情绪提出了诸多质疑,值得一读。今年八月,《纽约时报》还有一篇特稿《加密世界等待“合并”盛宴:机会还是风险?》,已被翻译成中文。这些文章提醒我们,传统媒体的视角有时更为客观,值得重视。
二、以太坊合并:技术与风险的再思考
以太坊合并引发了广泛讨论,无论是支持者还是质疑者都不乏观点鲜明的声音。以太坊转向PoS(权益证明)机制,从技术角度看是不得不为之,但这也将带来更大的共识撕裂和多方面的竞争压力。一方面,有比特币信仰者和矿工的“刀刀见血”批评,另一方面,也有技术上更灵活、无历史包袱的PoS小型项目跃跃欲试。比如,许多二三线公链正试图利用这一机会挑战以太坊的地位。
有人认为以太坊技术上“独领风骚”,但我认为这只是公链大战的开端,胜负未分、生死未定。以太坊的技术进步固然重要,但其转向PoS后是否能够真正经受住去中心化与权力制衡的考验,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三、PoS的核心问题:权力制衡与去中心化
无论是PoW(工作量证明)还是PoS,合理的共识机制核心在于分权,而不是集权。去中心化的本质也正是分权。如果PoS机制将普通持币人的权力转移到中介节点,即便有惩罚机制,其合理性依然存疑。因为中介节点完全可以将风险转嫁给质押人。以太坊PoS机制的中心化问题在升级后迅速显现。例如,有报道称45%的以太坊PoS节点由两个地址运行,这引发了对其中心化程度的担忧。
台湾媒体的分析也提到,以太坊2.0升级不足一天,已经呈现中心化迹象。这些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否则可能在未来影响以太坊的生态稳定性。
四、UTXO联盟:剑宗与气宗的技术之争
相比以太坊的账户模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UTXO模型在安全性和去中心化方面具有更深厚的技术基础。UTXO联盟中的项目如Nervos和Cardano,致力于扩展比特币的技术路线,强调在安全前提下拓展性能。例如,Nervos的开发速度快于Cardano,而Cardano的架构能力则更为强大。尽管两者在市值和网络效应上仍落后以太坊,但其技术潜力不容小觑。
如果说以太坊是“剑宗”,追求快速扩展和高效的开发体验,那么UTXO联盟的项目更像“气宗”,注重底层技术的稳健性和长期发展。eUTXO(扩展UTXO)模型在技术上也展现出优越性,不仅支持复杂的智能合约,还能实现更多的分权机制。比如,使用eUTXO构建DApp,每个区块可以支持上百笔交易,这与以太坊的账户模型形成鲜明对比。
五、熊市与项目的优胜劣汰
在当前熊市中,VC资金的撤离对许多依赖资本推动的项目是巨大冲击,但对于那些真正依靠技术和社区的项目来说,却是重大利好。这一时期将是“水落石出”的时刻,哪些项目拥有真实用户和扎实生态,哪些项目只是资本推动的一波流,将在熊市中得到验证。例如,自从FTX崩盘后,Solana的TVL(锁仓总价值)迅速下降,而像Cardano这样的项目,反而在熊市中表现出稳定的增长。
VC的撤退也提醒我们,区块链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和社区,而非资本驱动的短期炒作。真正伟大的项目往往在熊市的低谷中孕育而生。
六、小结:对未来的冷静展望
区块链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无论是以太坊的PoS转型,还是UTXO联盟的稳步发展,都充满了不确定性。监管压力、技术挑战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多重因素,使得我们对行业前景不可盲目乐观。未来的胜负未分,生死未定。但可以确定的是,只有那些真正坚持技术创新、去中心化理念和扎实生态建设的项目,才能在这场长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