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个人有必要了解的人生周期:七年就是一辈子?
-
主权个人有必要了解的人生周期:七年就是一辈子?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时令和季节,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在西方文化中,一生通常被分为四个季节:春天(青春),夏天(成年),秋天(中年),冬天(老年)。
主权个人必备的人生观知识,就是关于人生周期的知识。这些人生周期往往被赋予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模因等方面的意义,并为个体提供了理解自己人生的一种框架,帮助我们理解生命的不同阶段和可能的转变点。这篇文章则旨在对既有理论做一个简要的勾勒。
一、孔子的个人成长六阶段理论
孔子对人生的发展和不同阶段有不少著名说法。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个人成长六阶段理论,它为个体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人生观。根据孔子的理论,人生可以被划分为六个关键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和责任:
首先是少年阶段(0-15岁),这是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最迟到15岁,个体应该专注于探究真理,并明确自己的人生志向。简单讲,应该培养自己的专业知识、价值观、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是青年阶段(16-30岁),这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孔子强调“三十而立”,意味着在这个年龄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有所坚持。“立”在这里指的是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找到了一个稳定的位置。在这个阶段,个人应该已经能为自己的事业奠基,家庭方面也有安排和着落,建立了长期关系,明白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接着是壮年阶段(31-40岁),这是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孔子提到“四十而不惑”,意思是在物质有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精神自由,对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哲学。此时应该对自己的信仰和选择有坚定的信念,不再因外界的诱惑或困难而动摇,全身心投入到事业和家庭中。
然后是中年阶段(41-59岁),这是人生的转折点。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说一个人到了五十岁,会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知道不怨天尤人,一切都是求仁得仁。在这个阶段,个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生活的挑战,承担对家庭的责任,知行合一。
接下来是老年阶段(60-69岁),这是人生的收获期。孔子提到“六十而耳顺”,表示在这个年龄应该对世界有更宽容和开放的心态。在这个阶段,个人应该享受晚年的悠闲生活,传授经验和智慧给后辈。
最后是高龄阶段(70岁以上),这是人生的最后阶段。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味着在这个年龄应该在遵循道德和规范的同时,也能享受生活的自由和乐趣。在这个阶段,个人应该以平和、宁静的心态面对生命的终结。这是晚年生活的理想状态,体现了人生智慧的最高境界。
由于医疗水平的进步,现代人的人生周期要比孔子所说的六阶段要更长。由于信息质量的提升,我们也可以更游刃有余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轨迹。但总体来看,孔子的个人成长六阶段理论体现了他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的重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把握人生之旅的路线图。
二、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
另一个重要的关于个人成长的理论是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这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描述了人从出生到晚年在心理和社会发展上经历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挑战和任务,需要个体去解决和完成。以下是这八个阶段的简要介绍:
1. 婴儿期(0~1.5岁):这个阶段的核心冲突是基本信任与不信任。婴儿通过与照顾者的互动学会是否可以信任世界。
2. 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如走路、说话,并开始形成自主性。
3. 学龄前期(4~5岁):主动性对内疚感的冲突。孩子在这个阶段会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探索行为,如果得到鼓励,会形成主动性。
4. 学龄期(6~11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这一阶段的儿童在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成功的学习会带来勤奋感,否则可能产生自卑感。
5. 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寻找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建立个人同一性。
6. 成年早期(18~30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成年人在这个阶段寻求建立深刻的关系,否则可能感到孤独。
7. 成年期(30~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这个时期的人们通常会关注下一代的培养和社会贡献。
8. 成熟期(60岁以上):自我整合与绝望的冲突。老年人在这个阶段回顾自己的一生,形成智慧或感到绝望。
埃里克森的理论强调,每个阶段的成功解决都会带来积极的品质,而未能成功解决则可能导致心理问题。该理论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我们理解个人在不同生命阶段面临的心理挑战和成长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教养子女时,要高度关注成年之前的这些心理阶段。现实中有很多人,生理上是成年人,心理上还在婴儿期。
值得一提的是,应试教育系统可能会压制或打乱埃里克森所描述的人生发展阶段,对个体的早期心理发展阶段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1. 婴儿期至学龄前期:虽然应试教育主要影响学龄儿童及以上年龄段,但家长对教育的态度和期望可能会间接影响儿童的早期发展。例如,家长可能会过早地给予孩子学习压力,影响他们的自主性和探索精神。
2. 学龄期:在这个阶段,应试教育可能会导致学生过分关注分数和考试,忽视了培养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社会技能等其他重要能力的机会。
3. 青春期:青少年可能会因为应试压力而无法充分探索自我同一性,这可能会延迟他们形成稳定的身份感和自我认同。
4. 成年:大学生可能会遭受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如缺乏自我探索的机会和创新能力,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建立亲密关系和职业规划,带来个人在职业选择和生活目标上的限制,影响他们在社会中的贡献和对后代的教育方式。
三、人的身体周期理论:“女七男八”与生物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女七男八”的说法,这一概念源于古代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它描述了男女不同的生理周期和生命变化: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解,女性的生命节律与数字七相关,意味着女性每隔七年会经历一次显著的生理变化。例如,7岁时牙齿更换,14岁时月经来潮,21岁时智齿生长,28岁达到身体巅峰,35岁开始出现衰老迹象,42岁头发变白,49岁进入更年期。男性的生命节律则与数字八相关,意味着男性每隔八年会经历一次显著的生理变化。例如,8岁时牙齿更换,16岁时性成熟,24岁时筋骨强健,32岁达到身体巅峰,40岁开始出现衰老迹象,48岁头发变白,56岁进入男性更年期。
这些周期反映了古人对人体生理和健康的观察,也体现了他们对养生保健的重视。当然,这些观点是基于古代的医学理论,由于时过境迁,现代人的身体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医学也有不同的见解。但这个理论对我们认识自己的身体有一定启发。
在现代医学中,随着研究的深入,生命节律被认为是人体健康和疾病预防中的重要因素,时间医学(chronomedicine)这一新兴学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是因为对生物节律分子机制的发现而颁发给了三位美国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揭示了生物体内存在一个内源性的时钟系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生物钟”,它控制着生物体的日常节律,如睡眠和觉醒、饮食和代谢等。
生物钟的概念表明,人体内有一种自然的、周期性的节律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例如,人体的体温、血压、心率、荷尔蒙水平、睡眠和警觉性等都遵循着大约24小时的周期。这种节律被称为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它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匹配,帮助生物体适应环境的变化。
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昼夜节律的紊乱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如睡眠障碍、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等。例如,夜班工作、长途飞行引起的时差反应等都可能干扰正常的昼夜节律,导致健康问题。因此,保持正常的生物钟运作对健康至关重要,每天都要尽量按时睡觉和起床,避免熬夜或频繁改变作息时间。
四、生命周期假说:结合了人生周期的理财理论
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 LC)是一种经济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和他的学生理查德·布伦贝格(Richard Brumberg)在1950年代初期提出,描述了个人在其一生中的消费和储蓄行为。这个假说认为,个人会根据自己一生的预期收入来安排消费和储蓄,以实现一生中的消费平稳。
生命周期假说将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年轻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在年轻时期,由于收入较低,人们倾向于借贷或使用储蓄来维持消费水平。随着进入中年,收入通常会增加,人们开始储蓄,为退休后的消费做准备。退休后,收入减少,人们开始使用积累的储蓄来支持消费。
生命周期假说对经济学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解释了消费函数之谜,还说明了长期消费函数的稳定性及短期中消费波动的原因。这一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消费和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不同阶层家庭消费的差别等问题。
尽管从宏观层面,这个假说没办法充分反映人类行为的复杂性,但从微观来看,生命周期假说提供了一个框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个人如何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预期来规划消费和储蓄。它强调了个人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经济行为,并指出了经济决策的长期性和前瞻性。这对于个人财务规划、政策制定者以及经济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五、李笑来关于认知升级的理论:七年就是一辈子
《七年就是一辈子》是一本探讨个人成长的书。作者李笑来认为,许多人即使完成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仍未掌握如何有效地学习新事物的技能。李笑来如何利用本书来进行知识付费营销甚至割韭菜的事件我们略去不提,这本书的核心价值是,分享了他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学习方法,强调了学习新技能和知识的重要性。
李笑来认为,每个人的大脑都应该像电脑系统一样,定期进行更新和升级,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七年的时间足够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技能上实现质的飞跃,从而可能影响一个人后半生的事业和生活。这个概念鼓励人们珍惜时间,把握每个阶段的机会,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显然,在中西文化中,“七”这个数字都带有神秘色彩。一周有七天,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音乐有七音,人的细胞平均七年会完成一次整体的新陈代谢。因此,李笑来的这个提法很新颖,也启发我们,人们往往高估了一年内能发生的变化,却低估七年内能发生的变化。孔子的人生周期理论侧重社会化过程,埃里克森的理论侧重于心理发展,“七年就是一辈子”则侧重于个人主动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六、对于每个人来说,不同的时间周期都可能具有不同的重要性
对于每个人来说,不同的时间周期都可能具有不同的重要性,这取决于个体的经历、目标和价值观。
1. 每天: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我们可以在其中寻找机会、学习和成长。每天的决策和行动都会影响我们的未来。
2. 一年:一年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它让我们回顾过去、规划未来。我们可以在一年内设定目标、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可以庆祝成就。
3. 七年:正如李笑来所说,“七年就是一辈子”。七年的时间足够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技能上实现质的飞跃。这个周期提醒个体要珍惜时间,不断学习和进步。
4. 一生:整个人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意义。我们可以追求各种目标、体验人生、与他人建立联系。
以上的各种周期,对我们保持健康、实现个人目标具有很多启发价值,值得主权个人在规划自己的生活时参考。但归根到底,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时期开始新的学习和改变。更重要的是找到对自己有意义的事物,如个人健康、个人成长、事业、家庭、社会贡献。每个人的人生之旅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地应用这些周期,以实现自我成长和幸福。
Sorry, there were no replies found.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