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ntralization? We're still early!

Blinko:支持AI和RAG功能的优秀自托管笔记软件

  • Blinko:支持AI和RAG功能的优秀自托管笔记软件

    發布人 Brave 2025-04-21 08:20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款得心应手的笔记工具对于捕捉灵感、整理知识至关重要。许多用户钟爱 Obsidian,因其布局清晰、易于使用且对个人和商业用途免费。然而,近期一款名为 Blinko 的自托管笔记应用正悄然崭露头角,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强大的功能,开始成为一些用户(从Memos,甚至是从 Obsidian 和 Notion跳船)的新选择。

    一、简洁之下,蕴藏深度:Blinko 的核心魅力

    Blinko 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完全自托管的特性。它运行在 Docker 容器中,通过开发者提供的 Compose 文件,部署过程仅需几分钟。这意味着你的所有笔记数据都安全地存储在自己的服务器上,数据安全和隐私得到最大保障。

    表面上看,Blinko 是一款简洁的笔记工具,但深入了解后会发现其功能的丰富性。它拥有完整的标签系统、笔记历史记录、完善的 Markdown 编辑器,甚至支持 本地 AI 辅助笔记创建和检索。一个有趣的功能是,你还可以上传音乐到 Blinko 中,在工作时直接于浏览器内控制播放,无需切换应用。

    对于正在寻找新的自托管笔记方案的用户,Blinko 提供了:

    • 数据主权与隐私:完全自托管,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中。
    • 本地 AI 能力:强大的 AI 功能,且可完全在本地运行。
    • 独特笔记理念:“Blinko”与“Note”的区分及“随机漫步”功能,促进思考与整理。
    • 开源免费:完全开源,社区活跃,且无需付费。
    • 高度可定制:丰富的主题、设置和集成选项。
    • Markdown 兼容:方便与其他支持 Markdown 的工具(如 Obsidian)协同工作。

    二、智能整理与个性化体验

    Blinko 的 “随机漫步”(random walk) 功能是其一大特色。它会以卡片形式随机展示你白天随手记下的“Blinko”,并提供选项让你快速将其转换为“Note”、编辑(并打上标签)、归档或删除。这个机制巧妙地“迫使”你定期回顾和整理那些零散的想法,促进知识的内化和组织。当然,这个功能并非强制性的,它安静地待在屏幕右上角,如果你只想把它当作 Google Keep 那样的快速记录工具,完全可以忽略它。

    此外,Blinko 提供了极高的 个性化 空间。你可以通过 PWA (Progressive Web App) 的方式在手机上安装使用。应用内有丰富的主题(明暗模式切换、自定义颜色)、界面语言、背景设置,还可以调整文本折叠长度、布局、时间格式等。它甚至内置了插件系统、Spotify 集成和备份功能。

    三、本地 AI 赋能,让笔记更智能

    Blinko 最令人兴奋的特性之一是对 AI 的支持,尤其是本地 AI。你可以连接外部 API 如 ChatGPT 或 Gemini,但更推荐的是通过 LM Studio 等工具在本地运行 AI 模型。只需在 Blinko 中设置为 OpenAI 模式,并将 API 端点指向本地地址即可。

    Blinko 的 AI 功能强大且实用:

    1. RAG (检索增强生成) 智能搜索:这是 Blinko AI 功能的核心。通过部署一个本地嵌入模型(例如,仅几百MB大小的模型),RAG 技术能让你用自然语言与你的整个笔记库进行对话。它会理解你的问题,并基于你的笔记内容给出回答,同时附上信息来源的笔记链接,方便核实。这就像拥有一个基于你个人知识库的智能助手。
    2. AI 辅助创作与管理:AI 可以自动为你的笔记打标签、生成内容摘要(可插入笔记任意位置或末尾),甚至可以直接作为前端与你的本地大语言模型进行交互。
    3. 隐私优先:所有 AI 功能都是 可选启用 的。如果你不想使用,它们完全不会干扰你。更重要的是,如果你选择使用 AI,完全可以通过本地部署模型来实现,确保你的笔记数据 无需发送到任何外部服务器

    四、如何安装 Blinko

    version: '3.8'
    
    networks:
      blinko-network:
        driver: bridge
    
    services:
      blinko-website:
        image: blinkospace/blinko:latest
        container_name: blinko-website
        environment:
          NODE_ENV: production
          NEXTAUTH_SECRET: ePxiS9WnT1
          DATABASE_URL: postgresql://postgres:XDcONxlyRAn@postgres:5432/postgres
        depends_on:
          postgres:
            condition: service_healthy
        volumes:
          - /docker/blinko/app:/app/.blinko
        restart: always
        ports:
          - 1111:1111
        healthcheck:
          test: ["CMD", "curl", "-f", "http://blinko-website:1111/"]
          interval: 30s
          timeout: 10s
          retries: 5
          start_period: 30s
        networks:
          - blinko-network
    
      postgres:
        image: postgres:14
        container_name: blinko-postgres
        restart: always
        ports:
          - 5435:5432
        environment:
          POSTGRES_DB: postgres
          POSTGRES_USER: postgres
          POSTGRES_PASSWORD: XDcONxlyRAn
          TZ: America/Detroit
        volumes:
          - /docker/blinko/db:/var/lib/postgresql/data
        healthcheck:
          test: ["CMD", "pg_isready", "-U", "postgres", "-d", "postgres"]
          interval: 5s
          timeout: 10s
          retries: 5
        networks:
          - blinko-network

    使用步骤与注意事项

    1. 安装前提:确保系统已安装 Docker 和 Docker Compose。可以通过官方文档(Docker 安装指南 )获取帮助。
    2. 文件保存:将上述内容保存为 docker-compose.yml,放置在合适目录(如 /root/data/docker_data/blinko)。
    3. 启动服务:运行 docker-compose up -d 启动服务,-d 表示后台运行。等待镜像拉取和启动完成。
    4. 访问 Blinko:通过浏览器访问 http://localhost:1111 ,创建账户开始使用。
    5. 注意事项
    • 文件中的 NEXTAUTH_SECRETPOSTGRES_PASSWORD 为示例,生产环境中建议使用环境变量(如 .env 文件)或秘密管理工具(如 HashiCorp Vault)。
    • 卷映射路径(如 /docker/blinko/app)需确保主机上存在,或根据需要调整(如 /home/user/blinko/data)。
    • AI 和 RAG 功能可能需要额外配置,例如连接 OpenAI 或 Ollama,这通常通过 Blinko 应用内部设置完成,不在 Docker Compose 文件中体现。

    Blinko 的 GitHub 仓库(Blinko GitHub )提供了详细文档和贡献指南。社区资源如 noted.lol(Blinko 安装指南 )和 addROM(Blinko Docker Compose 示例 )也提供了安装和使用建议。Reddit 和 DEV Community 的讨论(如 Reddit 讨论 )反映了用户对 Blinko 的正面评价,尤其是其用户体验和隐私保护。

    总之,Blinko 是一款充满创新精神、功能强大且高度注重用户隐私的自托管笔记应用。鉴于Blinko在个人知识管理和安全可控笔记环境等方面的优秀表现,Blinko 绝对值得主权个人投入时间去探索和体验。或许在未来,其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笔记应用领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Brave 回复 3 weeks, 4 days ago 1 成員 · 0 回复
  • 0 回复

歡迎留言回复交流。

Log in to reply.

讨论開始
00 回复 2018 年 6 月
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