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开卷有益”是我们从小被灌输的观念。然而,很多人在阅读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改善,甚至还面临困扰和挫败。
这不禁引人追问: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开卷未必有益,世界上的书,百分之八十都是不必读的
“开卷有益”的谚语,是否还适合现今的信息社会?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可以大胆地说,绝大多数的书籍并不一定值得投入时间去阅读。
在互联网产生前的年代,书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在没有社交网络,没有新闻网站的时代,人们的知识和信息大多来自于实体书籍和报纸。因此,那个时代的人们有理由信奉”开卷有益”这一理念。
然而,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如今,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海量的信息,甚至比书籍中的信息更丰富,更及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或许还应该提倡”上网有益”,而非仅仅”开卷有益”。
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读书了。相反,优质的书籍,特别是一些经典的文本,依然是我们获取知识,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知识”的探索还在初级阶段的今天,这些优质的书籍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主张:多利用网络搜索,同时只读经得起检验的好书。
读书也有很大的成本,个体需要学会筛选和取舍
如果我们套用二八法则,可能有80%的书籍的质量并不高。江湖水很深,并非所有的书籍都是知识和智慧的象征。这也提示我们,读书也是一种选择,我们需要懂得筛选和选择。
在中国,有大量的读者无法准确鉴别书籍的质量,因而导致读书成本居高不下。买到一本烂书,既浪费金钱,又浪费了时间,无异于被谋财害命。
书籍的筛选工作是个技术活和体力活,既需要专业性,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
在中文互联网中,豆瓣等平台提供了相对可靠的书籍质量鉴别途径。然而,作为爱书人和爱智求知的读者,我们显然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可靠途径。这也是基地在探索的。
读好书能让你内心富足,但读书与财务自由之间没啥必然关系
读书能否帮助我们实现财务自由?对于这个问题,需要明确的常识是:你必须参与到经济生产或分配活动中,你才有可能获得收入。获取更高收入的最好方式是参与社会的经济分工,并在这一分工中处于优势地位。
读书并不能直接帮我们创造财富,而是只能间接作用于技能养成,间接地帮助你的学习,帮助你获得一些技能。比如,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也不是着所有的阅读都能帮助我们提升技能。有目的的阅读,比如阅读技术书籍以提升IT技能,阅读公务员考试的书籍以赢得公务员考试,这些阅读是有助于我们提高生存技能的。
但是,无目的的读书,可以拓展认知边界,让你具备渊博和完备的知识素养,形成对世界的经验、见识、理解和判断,却很难帮助你提高生存技能。特别是东读一本,西读一本,很多时候读到的只是零散的知识,并无法内化成知识体系,这样的阅读方式对生存技能的提高价值有限。
显然,财务自由与见识有关,如果读书不能内化成知识体系,不会有真正的见识。多数人读书都是浅尝辄止或不分主次,这种读书的方法,很难让人有什么见识。
对于知识分子来说,读书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能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但现实也很现实,作为一个生命体,我们都是要恰饭的,生活中都要面对柴米油盐,面对生计压力。因此,即便是对读书人来说,也要考虑稻粱谋的问题,不能死读书和读死书。
自由的生活要用行动来争取,只有行动可以塑造和改变现实
即使我们通过阅读获取了丰富的知识,但如果不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行动,那么这些知识也是空中楼阁。比如,你可能通过阅读了解了创业的各种理论,但如果不去实践,那么这些理论对你来说就只是纸上谈兵。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创造未来。即便你胸中有丘壑,如果什么都不做,那么,你的技能也只是纸面上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教授虽然读过很多书,但他们在实践中并不一定能够成功。
真正的学习,不仅仅是读书,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改进,这就是为什么《论语》中会强调”学而时习之”(learn and practice everyday)。读书不等于学习。习是指操练,技能需要在行动中操练才能持续精进。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将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地应用和修正。即便你学到一个知识,如果不在现实世界中应用,很多时候你也无法真正掌握这个知识。
知识的获取途径不仅仅局限于读,知识亦可在行动中逐步掌握
我们需要意识到,知识的获取途径不仅仅局限于读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途径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读书学习,包括互联网搜索、实践操作、社交分享等都成为我们积累知识的重要方式。
许多企业家可能并不读书,但他们在实际行动和经营过程中,通过实践学习,反思总结,也能积累丰富的知识和见识。
这是因为,知识的种类繁多,有些知识需要通过阅读书籍才能获取,如理论知识;而有些知识则需要通过实践操作和体验才能真正掌握,如技能知识、默会知识、与实践创新相关的知识。
这是否意味着,根本没不需要读书了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否需要读书,这完全取决于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的目标是赚钱或娱乐,那么你或许可以不读书。因为,对于这些目标来说,读书可能并不是最有效的途径,甚至可能会因为过度的阅读而忽视了实践,反而制约了你的发展。
但如果你的目标是掌握知识和技能,读书虽然不是唯一且效果最好的方式,但始终都是一个重要的知识获取途径。因为,书籍是人类智慧的重要载体,它能提供系统性的知识结构,让我们能更深入、全面地理解一个领域。
读书的真谛:读书要努力追求经世致用
如果你想要通过读书掌握知识技能,那么你必须要真正懂读书这件事情,而不是花拳绣腿、附庸风雅地去读书。你需要真正理解并掌握阅读的艺术。
这并不意味着读的书越多越好,而是我们先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然后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书籍,以正确的方式去读书,比如,深度阅读、批判性思考等。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将阅读所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让它们为我们所用。再次强调,读书能达到什么效果,重要的是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读完书之后你又写了什么、做了什么。
大部分人不是读书太多,而是不读书和不会读书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真正的问题不是读书太多,而是不读书和不会读书。不读书,可能会限制我们知识的获取;不会读书,可能会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浪费时间和精力。
因此,个体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知识获取方式,无论是读书、实践抑或其他方式。最重要的是,你能通过这些方式,有效地获取和掌握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