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数字牢笼:对社交媒体的反思是主权个人的必备功课
我们诞生于血肉,却可能被算法塑造成钢铁。人是很容易被算法和环境塑造的,不知不觉中,你就成了现在的你。当我意识到社交媒体背后潜藏的危机后,便毅然选择从推特这类平台的喧嚣中抽身。这并非放弃表达,而是对“主权个人”这一理念的践行,是对抗算法操控、重塑数字话语权的开始。
正如刚才有推友在评论中表达的意思:搜索引擎时代和社交媒体时代,孕育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搜索引擎时代,我们主动探索未知,求知若渴地敲击键盘,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寻找答案。而社交算法操纵的时代,我们却被困于“信息茧房”,视野被算法的推荐所局限,如同温水煮青蛙,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探索未知的能力。
这种差异在面对新技术时尤为明显。从搜索引擎时代过来的人,会主动利用AI工具拓展知识边界,而一接触网络就在社交算法操纵下成长起来的人,却往往缺乏这种能力,甚至从未意识到这种能力的重要性。算法推荐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像极了一群被驯化的宠物,失去了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勇气。
更令人担忧的是,社交媒体对人精神世界的侵蚀。早在十年前,就有研究指出社交媒体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联。但当时,人们沉浸在连接的狂欢中,对此不以为然。如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社交媒体所营造的虚假完美、攀比焦虑和网络暴力,正在成为危害人们心理健康的隐形杀手。
而“主权个人”的精髓,就在于对自身数据的绝对掌控,在于不受外部力量裹挟,自由地表达、创作和交流。很显然,现有的社交媒体平台无法承载这一理念。它们更像是被精心设计的角斗场,充斥着算法驱动的表演和无休止的流量争夺,真正的思想交流和精神休憩,反而成了奢侈品。
也正因此,从一开始,我就将“基地”视为我的“数字花园”,一片不受算法侵扰的净土。在这里,我可以自由地耕耘我的思想,让文字自然生长,无需迎合任何标准,也不必在意流量的多寡。
真正有价值的思想,如同窖藏的美酒,需要时间沉淀。我愿将心血倾注于此,也为未来的自己留下精神的遗产。
“基地”的数据自有,不受任何平台的限制和操控,这正是我追求的“数字主权”的体现。我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人意识到数据主权的重要性,携手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世界,一个真正属于“主权个人”的数字家园。
这并非逃避,而是进击。当个体能够挣脱算法的枷锁,重拾独立思考和探索未知的能力,并拥有守护内心平静的力量,我们才能在数字洪流中站稳脚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权个人,成为自己思想和命运的主宰。
想知道博士如何看待在AI时代保证自己的信息获取质量。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依赖AI获取信息,不再使用搜索引擎,而是直接用Perplexity这类工具筛选总结好的内容,或者直接询问gpt,虽然效率显著提升,但同时很担心没有了自己一条一条搜索结果筛选判断的过程,会被AI误导
还是会多方验证,我一直有搜索和验证的习惯。AI只是用来降低信息获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