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和信任是稀缺的,珍惜同频同道的圈子
在这个世界上,理解和信任始终是稀缺的资源。一次删除推文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尽管我目前拥有4.7万关注者,但真正能理解我、并公开表达信任的,不超过100人,也就是不到千分之一。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中文推特圈的众生相。在线上,理解与信任的稀缺性尤为明显,而相比之下,线下的情况虽然好一些,却也并不乐观。人心在这个信息高度碎片化和社交关系功利化的时代,更容易被“魔戒”腐蚀,理解与信任因此变得弥足珍贵。这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份真诚的信任,同时也更加看重与我同频同道的圈子。
正因为理解和信任的稀缺,我对基地DAO的定义是:只有同频同道,才能真正共振。在这个信息过载的年代,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极其有限的,走向私域、聚焦小圈子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真正重要的,不在于关注者的数量,而在于靠理念、观点和行动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只有专注于那个与你共振的圈层,才能活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跑偏,或者试图迎合每个人,往往只会让自己迷失。
一、讲真话的代价:奢侈品而非日销品
“坚持讲真话”还是“做大众娱乐家”?这是一个艰难却无法回避的选择。即便你讲的是事实,对方可能并不理解;即使理解了,也未必认同;更有人会因为你的话语缺乏情绪价值,而觉得你过于严肃,甚至让人生厌。通透和深刻的观点,从来都不是人们日常需要的“日销品”,而是一种需要耐心打磨、少数人才能欣赏的“奢侈品”。只有那些与你频率一致的人,才会看懂、珍惜你的真话。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迎合情绪、提供短暂的快感,显然更容易吸引目光。
在公开场合讲真话,不仅经常难以被接受,还可能招致更多恶意。江湖险恶,人性复杂,有些人见不得别人过得好,更见不得别人因为帮助他人而获得信任与尊重。这种“互害心态”,是讲真话难以被普遍欢迎的深层原因之一。毕竟,惊悚刺激的流量话术更容易迎合大众,而严肃的真话既缺乏情绪价值,也难以引发普遍共鸣。真理从来都不是为大众设计的“快销品”,而是为少数人准备的“奢侈品”。
基于这样的认知,我逐渐调整了自己的分享方式。今年5月,我结束了传统意义上的推文分享。除了坚持每天更新基地文章和讨论,仅在小范围内与志同道合的成员进行交流,互相督促、探讨进步。目前基地文章更新已经超过100篇,讨论即将突破千篇,但平时真正有兴趣来看的人,屈指可数。
在此基础上,今年下半年,我也正式停止了无门槛、用爱发电的基地DAO公开群聊。这并非出于冷漠,而是为了更专注地与那些真正理解我、认同我的人共振。毕竟,这种深度的连接,远比追求无意义的广度更有价值。
二、边界与心态:专注自我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设立边界是一种必要的智慧。一个关键的意识是:我并不是你的员工,你也没有为我付费。因此,我聊什么、做什么,完全是我的自由。如果你不喜欢,只需取关,甚至直接 block,这完全没有问题,我甚至欢迎如此,哈哈。
幸福的人生,从来不是通过攻击别人或参与底层“互害”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不断自我提升、适应复杂局面来获得的。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只要保持自我提升的心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不会过得太差。即使进展慢一点,但只要方向正确,终究能够善始善终。
随着与更多人的接触,我愈发喜欢“小数据”的圈子。相比于“大数据”的广泛覆盖,小圈层的深度连接能更真实地传递价值观和理念。在这些小圈子里,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正心诚意是一种极其稀缺的品质,而心态扭曲的人,总是觉得全世界都充满恶意。与其被他们的负面情绪影响,不如专注于提升自己,与那些同频的人同行,这样的生活反而更加轻松而有意义。
三、中西对比与人性洞察
从内心深处来说,我并不特别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但不得不承认,其中确实蕴含着一些关于“主权个人”的防身智慧,非常值得学习。在现实世界中,即便不是马克思所讲的“充满矛盾和斗争”,也少不了惊涛骇浪。尤其是很多使用中文字的人,往往有一种奇怪的心理:不仅希望别人全天候“用爱发电”,还非常擅长冷枪暗箭。这种文化现象,既令人无奈,又让人警觉。
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不能多读一些经典书籍,尤其是中国的线装书,就很难练就看透人性的能力。古人讲“识人”,从来不仅是为了自保,更是为了在复杂的社会中找到真正值得信赖的伙伴。毕竟,只有清楚哪些人值得深交,哪些人需要保持距离,才能避免在无谓的消耗中浪费时间和精力。
四、小结:珍视同频共振的力量
这个世界并不完美,理解与信任更是稀缺资源。但正因如此,更应该珍惜那些能够与自己同频共振的人。无论是探索更加私密的知识分享模式,还是专注于小圈层的深度交流,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与同道者一起走得更远。
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与其试图迎合每个人,不如专注于那些真正懂你、支持你的人。就像我常说的那句话:“同频同道,方能共振。”找到这样的人,建立这样的圈子,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智慧。在稀缺之中,珍惜每一份理解和信任,因为那才是支撑我们走下去的真正力量。
回复